目录
01、多地政府打造元宇宙“城市新名片”
02、车城融合 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远
03、“科技引领创新、5G赋能中国” 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将于11月7日在成都举办
04、“黑科技”来了!杭州开启“飞速”送检新模式
05、华硕开设首个 AI 智能工厂
06、聚焦“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 第二届“新技术·新治理·新城市”论坛举办
01、多地政府打造元宇宙“城市新名片”
元宇宙前景被市场看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去数十年间,其底层技术发展已逐渐完备。元宇宙涉及到非常多的底层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云计算、脑机接口、5G等。而这些底层技术与元宇宙相结合,就形成一个庞大的元宇宙产业链。
除了积极布局这些元宇宙底层技术,今年以来,多地政府陆续推出元宇宙政务大厅、文旅元宇宙、城市虚拟形象大使、元宇宙商圈等“城市新名片”项目,从公共服务到日常生活,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新业态持续涌现,构筑起生动的智慧生活新图景。
全国首个元宇宙政务大厅落户广州南沙
10月13日,广州南沙在全国首推元宇宙政务大厅,市民可以戴上VR眼镜进入元宇宙政务大厅办理相关政务事项。
据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高精度三维重建技术,对线下政务大厅进行实体1:1模型制作与引擎渲染,搭建具有极高还原度的实景三维仿真场景,旨在打造全国第一个可实现全套感知交互服务的元宇宙政务平台。
未来,南沙元宇宙政务大厅还将上线云窗口“一对一”实时视频客服、“港澳身边办”等功能,不断提升群企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同时,通过3D建模、智能感知和自适应渲染等技术,创造科技美学政务数字人形象大使,深度结合数字技术与政务平台媒体传播,变革传统枯燥的二维传播形式,为市民带来崭新的体验。
02、河南推出“文旅元豫宙”
日前,据多家媒体报道,河南正在搭建的“文旅元豫宙”可以实现云游、对话、约伴、购物、打卡等多种功能,将以更多交互、更加实用的特征,在元宇宙新赛道上跑出文旅行业竞争力。
7月启动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元宇宙创造者大赛,以“逐鹿中原创造元豫宙”为主题,广邀三维模型开发者及相关科技公司,在元宇宙世界复原河南历史场景和历史遗迹,共创河南文旅产业与元宇宙技术相结合的“元豫宙”。
大赛预计12月收官,目前,有40个参赛团队正在为近50个选题景区进行紧张创作。
据悉,大赛分数字场景组和游戏场景组两个组别。目前,数字场景组的30个选题创作进展顺利,其中老君山、少林寺、黄帝故里、大宋东京城、太昊陵、应天书院、红旗渠、春秋楼等近10个选题已初步完成了建模和部分贴图,神垕古镇、龙门石窟等多个选题的创作团队正在建模或准备素材。
据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元豫宙”不仅可以做到云上沉浸式赏景,未来还可以实现与逐鹿中原的重要历史人物隔空对话、与千里之外的网友无障碍音视频互动,也可以实现和景区景点的线下游客实时互动、虚拟伴游,还有可能加入文创、电商、打卡、数字藏品等多种应用,让线上线下游客都能深度参与元宇宙给文旅带来的创新应用、获得多元互动的沉浸式新体验。
03、青岛发布城市虚拟形象大使
7月21日,青岛城市推荐官数字人“青岛小嫚”正式上线。
作为数字人,青岛小嫚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语音合成、动作捕捉、人工智能和算法驱动等科技手段打造而成,她将承担起数字化“向导”的角色,与用户进行多场景互动,“面对面”实现低延迟地实时交互交流。
她的出现将成为青岛文旅元宇宙的交互入口,通过她的智能推荐,游客和市民可以领略更丰富的青岛文化和美景美食,成为大家全天候、全方位的“虚拟游伴”和“贴心朋友”。
“青岛小嫚”数字人可以承担多种社会身份,如新闻主播、节庆活动嘉宾、主持,也可以是文化推广大使、博物馆讲解员、社会安全教育员、城市公益志愿者,帮助城市更好地展现和传播本土文化。
04、南京“元动鼓楼” 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
南京鼓楼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636年前,鼓楼作为明朝的报时机构,更是明朝京都的代表建筑之一。此次在元动鼓楼中,根据史实考据,用3D建模技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24时节气鼓更是深度还原呈现。
游客的身份配饰考据了多位明朝研究者的著作,可以身着大明朝纻丝绫罗纱织就的衣裙,登上鼓楼城墙,近距离观摩着636年前二十四节气鼓,走在青石铺就的长街上,逛逛波斯香料店,在金陵烤鸭店和杏花酒肆停留片刻,向NPC探听下明朝的冷知识……这场奇妙的穿越就是“元动鼓楼”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02、车城融合 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远
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确立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以下简称“双智协同”)试点城市,此后,双智协同工作在各地相继展开。广州、长沙、深圳、成都、合肥、沧州等试点城市着力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和“车城网”平台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推广应用先进感知技术,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测试和应用场景;北京、深圳等城市明确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则等,在实践中突破创新,形成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地方标准,探索双智协同的最佳路径。
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正成为趋势。自2015年以来,国内启动建设60余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一些园区、港口、矿山等特定区域以及接驳、环卫、物流配送等特定场景,各地也在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以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载体,城市级的规模化示范应用相互促进。
智慧城市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智能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网约车、智能公交、无人物流(配送)、自主代客泊车等都需要在智慧城市中实现;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也需要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牵引力和数字化终端,合理规划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
2021年10月,《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大幅增强,基本建成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优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35年,广州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高效连接全球、便捷辐射全国、快速直连湾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完善,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黄埔区通过打造多车型自动驾驶MaaS(出行即服务)平台,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提升智慧交通出行体验。自动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出租车在科学城、知识城、生物岛区域实现了常态化运营,市民可通过百度地图预约出行服务,共有5条公交环线路线、约300个接驳站点,平均一周接驳市民超2300人次。
03、“科技引领创新、5G赋能中国” 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将于11月7日在成都举办
10月28日下午,据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新闻通气会消息,“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将于11月7日-11月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期三天。本届大会以 “科技引领创新、5G赋能中国” 为主题,设置开幕式暨院士主旨报告会、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技术大会、前沿技术报告会、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以及多场线下热点技术专题会议。
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通信学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通信管理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
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文剑表示,本次大会有三大亮点,一是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大会聚焦5G/6G、量子通信、区块链、国防通信等前沿技术,通过高端学术交流、热点专题会议、最新成果对接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地方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多方联动、共同办会。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是中国通信学会的综合性年会,邀请了学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等共同举办,汇聚各方力量,协力打造数字经济领域影响深远的全国性盛会。三是注重科技成果产业对接。通过信息通信领域前沿报告、科技成果发布、政策解读等系列活动,推动产学研用创新合作,力求取得实效,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4、“黑科技”来了!杭州开启“飞速”送检新模式
10月28日上午10时,杭州九堡街道临时核酸采样点旁,一架橙红色的无人机从高空平稳降落至专用停机坪上。随即,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迅速上前将当天早间采样完成的采样标本送入无人机的货箱内,一开、一放、一合,只需要简单的操作——这上百份来自九堡街道的各个核酸检测点的采样标本,接下来将通过预设好的空中路线,以60km/h的时速第一时间由无人机送至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每天负责运输核酸样本的这款医疗无人机的抗风级别达到6级,在中雨中雪天气也能保证正常运行,还能依托于云端运行指挥系统,实现自动驾驶、自动规划、自动调度。这意味着,在方便高效的优势之外,运输的全程除工作人员取放样本的过程不需要额外的人力干预,无人机运输作为新冠病毒检测样本的辅助运输工具能够实现无接触配送,有效助力疫情防控,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05、华硕开设首个 AI 智能工厂
DoNews10月29日消息,华硕今天宣布其首个人工智能智能工厂启用,据TechPowerup报道,该人工智能工厂的设施由各种AIoT技术提供支持,包括3D数字孪生系统、AR平台、用于工厂物流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缺陷检测系统,所有的这些设计都有助于华硕实现其工业4.0目标,提高制造效率并改善ESG成果。
据介绍,这家华硕智能工厂融合了许多物联网 (IoT) 和机器对机器 (M2M) 通信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智能和有弹性的制造环境。此外,AR 眼镜的引入将为一线操作人员提供随时随地访问数据的机会。
人工智能驱动的双直插式封装 (DIP) 器件缺陷检测系统将提高组装质量,提高效率和精度标准。此外,先进的预警系统将有助于防止错位、倾斜等失误,减少返工工作量。
华硕将AR眼镜引入到人工智能工厂里,使得一线操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访问生产和设备数据;移动的观察室让工人解放双手,同时执行其他操作;人工智能驱动的双直插式封装(DIP)器件缺陷检测系统将检测加入到装配过程中,提高了组装质量,从而有更高的效率和精度;先进的预警系统将有助于防止错位、倾斜等问题,减少了返工的工作量。
华硕副总裁兼AIoT业务主管Albert Chang介绍了新工厂的重要性:
“2018年,我们华硕电脑董事长施崇棠开始了华硕的新旅程,成为一家转型和发展、相信真理和透明度、拥抱精英理念并培养集体智慧的公司。我们第一间人工智能工厂的启用,是公司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展示了我们为客户和供应商提供各种软硬件的坚实集成能力。”
06、聚焦“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 第二届“新技术·新治理·新城市”论坛举办
日前,由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新技术·新治理·新城市”线上论坛举行。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云端相聚,共商“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瑞昌教授认为,数字时代可能加速了治理当中危机和风险的扩散,缩短了应对危机的时间,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快速反应或者敏捷治理的技术支持。他以“一网统管”平台为例,阐述了城市应急管理的“分事”原则:一是管理路径,以线下组织为主体的管理方式;二个是技术路径,通过线上的平台进行“分事”;三是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的路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吴晓林教授认为,特大城市需要提升组织的协调性,为发挥大数据在风险治理中的作用创造条件。这可以从两方面着力:一是跨组织的数据联通,二是加强建设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破除从大数据驱动的风险监测到风险应对的组织隔离。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任勇教授指出,理解数据治理的背景,要强调数据治理规则的重构,包括数据开放质量、政府数据的原始程序,以及应用场景的赋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充分释放数据技术的效能,同时注重政府数据工具的提升,以此来提升政府数据治理能力。
上海海事大学中国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孟令鹏副教授认为,现代生产运输组织网络,即构成了我们理解的“城市应急管理超网络”的内涵。针对这个超网络,城市研究管理需要在三个方面做转变:一是应急管理的价值理念和目标约束;二是城市应急管理超网络的宏观行为和微观机制;三是针对城市应急管理超网络韧性时空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