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
01、华云数据西北总部落地西咸新区共建国家级云计算实验室
02、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7个新职业国家标准颁布
03、中国制造!安捷“纳秒级”实时数据库系统发布,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
04、武汉打造“全景式”大数据审计平台
05、阿里云发布第四代神龙架构云计算首次进入5微秒时延时代
06、蚂蚁集团首次在双11规模化应用绿色计算 CTO:云计算,更要绿计算
01、华云数据西北总部落地西咸新区 共建国家级云计算实验室
2021 年 10 月 15 日,华云数据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举行 " 秦创原华云西北科创总部暨云计算联合实验室项目 " 签约仪式。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近年来,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 " 科技强省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是突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 " 堵点 " 的关键之举。本次签约的 " 秦创原华云西北科创总部暨云计算联合实验室项目 " 是推动陕西科技创新发展的一次有力实践。其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华云信创产业基地、华云全国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信创产业基金等。此外,许广彬坦言,我们也计划将在西咸新区设立 10 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信创产业基金,投资孵化并推动当地云计算、大数据、半导体、软件信息、中间件、数据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促进信创产业在西咸新区、在陕西落地生根,带动传统 IT 信息产业转型,构建区域级产业聚集集群。
来源:砍柴网
02、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7个新职业国家标准颁布
本次颁布的7个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均为首次制定。职业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尊重技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相关职业领域的核心理论知识、主流技术及未来发展要求,坚持整体性、等级性、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对各等级从业人员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知识水平、专业要求等职业活动进行了规范细致描述。
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组织编写新职业培训教程,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规范开展数字技术人才培养评价工作,加快人才自主培养,壮大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为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新京报
03、中国制造!安捷“纳秒级”实时数据库系统发布,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
一个核心+四大支柱 推进工业数字化“划时代”转型
发布会上,安捷中科发布了《基于开源及国产软件的工业数字化转型框架白皮书》,围绕其核心内容,安捷中科CEO黄思源进行了题为“建立工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的演讲,黄思源表示,所谓工业数字化转型,就是从当前工业3.0向未来工业4.0时代的转型过程。
安捷中科提出了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黄思源就此表示:“首先是工业IT架构云原生化,软件、硬件、通讯方式都按照云的结构设计、组织;其次是工业通讯技术5G化,5G不仅代表通讯频率,更是通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化能力整合的新高度,是 ICT 技术的重大的融合;第三是工业基础数据实时化,这是构建生态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最后是工业基础应用生态化,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工业4.0需要的所有技术,必须依赖一个更广泛的生态。”
“我用我国产” 安捷实时数据库系统v6.0 重磅发布
发布会现场,安捷中科重磅发布了实时数据库系统v6.0。经过20多年的技术积累与迭代,安捷实时数据库系统v6.0的核心提升为构建起了“纳秒级”内核的工业数字底座,支持“云、边、端”实时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计算,实现全场景、全时域、全数据的实时智能软件服务。
04、武汉打造“全景式”大数据审计平台
9月27日从武汉市审计局获悉,武汉以政务电子地图为底图,接入国土、规划、环保、城管、水务、农业、园林等资源环境核心管理部门的业务数据,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建成“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审计平台”,实现“一张底图,多种资源,一个平台,共享应用”,全景式查阅全市自然资源数据。
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中,武汉市打造一张底图海量数据“全景式”审计新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3S技术”等方法,通过甄别海量数据、关联对比分析和趋势预警研判,为实现自然资源审计全覆盖,提高审计质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武汉市还组建专业数据分析团队,采用“线上锁定疑点+现场定向排查”模式开展审计工作。线上,使用遥感技术(RS),提取最新地理数据和专题数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深入挖掘分析多期遥感数据和规划数据,精准定位,锁定疑点,转入现场核查。线下,使用定位技术(GPS),现场核查取证,精准打击,做到“真审计,审真迹”。
来源:湖北日报
05、阿里云发布第四代神龙架构 云计算首次进入5微秒时延时代
10月20日,2021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推出第四代神龙架构,这是飞天云操作系统新一代虚拟化技术,首次搭载全球唯一的大规模弹性RDMA加速网络,网络延迟整体降低80%以上。阿里方面表示,神龙4.0带来的计算架构革新,将云计算首次带进5微秒时延时代。
06、蚂蚁集团首次在双11规模化应用
绿色计算 CTO:云计算,更要绿计算
今年双11期间,蚂蚁集团首次规模化应用了“绿色计算”,采用了三种资源调度技术实现算力共享,以降低数据中心的碳排放量。这是蚂蚁集团宣布碳中和计划以来,通过技术助力绿色发展的又一次探索。
这三种技术分别是在离线混合部署技术、云原生分时调度、AI弹性容量。自2019年起,蚂蚁集团就开始系统探索用技术提高算力资源的效率,并逐步将这三种技术应用在日常场景之中。
据了解,在离线混合部署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蚂蚁集团在业内首次使用了Kata安全容器的强隔离技术以实现这一目标;基于云原生的分时调度技术,类似“潮汐车道”,可以把一份资源在不同的时间段提供给不同的应用,极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将“资源大挪移”的时间从几个小时降到一分钟左右;AI智能容量技术,可以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智能预测流量,并进行合理的扩容和缩容。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在成为新生产力。数据中心加工和处理海量数据,便利了生产生活,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电力。在2018年,全国的数据中心用电量就达到了1608亿度,超过了上海当年的用电量。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教授认为,降低计算能耗,推动“绿色计算”十分关键。然而谈起“绿色计算”,外界普遍关注的是降低数据中心PUE的举措,实际上它还包括合理分配计算资源。进入云计算时代,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技术,互联网科技公司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进行资源优化。比如,在保证服务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计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减少服务器的用量,从而减少碳排放。
来源:央广网
据了解,相比传统TCP协议,RDMA能大幅降低网络通信延迟。阿里云采用软硬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将弹性RDMA的加速能力融入公共云,让RDMA从HPC类应用,走向支持通用类计算场景,为Microservice,Serverless,Service Mesh等云原生技术爆发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显示,在深度学习场景下,第四代神龙可提升分布式NLP和视觉计算30%的训练性能;在大数据场景下,可提升Spark30%的计算性能;在数据库场景下,MySQL性能最高提升60%、Redis混合读写吞吐量可提升130%;NginxSSL建连每秒吞吐性能提升420%。
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