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热点新闻回顾
1、这项“国家级”超级工程落地韶关,为什么会选这里
2、助力东数西算,西南片区最大数据处理中心一期工程竣工
3、2022年全国两会:有关元宇宙的科普、立法与监管声音
4、希腊Lancom与华为签署战略协议,引领数据中心新发展
5、广东省内第一个绿电直送数据中心试点项目启动
6、环京数据中心崛起,燕郊入京只差半个身位
01、这项“国家级”超级工程落地韶关,为什么会选这里?
“东数西算”工程在今年正式全面启动。
我国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
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
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
它将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设目标:
◆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
◆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指标控制在1.25以内,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显著提升;
◆网络实现动态监测和数网协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能高质量满足“东数西算”业务需要;
◆形成一批“东数西算”典型示范场景和应用。
◆安全技术、措施和手段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东数西算”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它的建设会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简单地说,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加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韶关市发改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徐永强表示:“东数西算”工程是通过国家枢纽节点的规划和建设,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
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相似,作为一项国家级的算力资源跨域调配战略工程,“东数西算”工程对于优化韶关市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02、助力东数西算西南片区最大数据处理中心一期工程竣工
来源:上游新闻
近日,由中建八局西南公司负责承建的润泽(西南)国际信息港一期工程正式竣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西南片区最大的数据处理中心,助力东数西算。
润泽(西南)国际信息港项目地处九龙坡区陶家镇,场地南侧为锣鼓大道,西侧为铜陶北路,东侧为融兴路,用地约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6万平方米。由8栋数据机房及其附属设施组成,本次竣工的楼栋为一期2栋数据机房。
项目建设采用世界最优等级设计标准和高标准建筑施工,运用全球顶级的机房设施、设备配置,打造最高级别T4等级的安全、可靠、稳定的数据中心运行环境,单栋机房机柜数量为4184台,项目整体机柜数量达3.2万台以上。项目采用绿色、节能、高效的设计理念,将建设DCIM自动化运维监控管理平台,使数据中心高效率运行,提高能效水平,实现全年PUE达到1.3以下,适应数据中心的行业发展趋势。此外,项目采用高可靠度的供电系统和制冷系统设计,严格满足国标A级要求。
03、2022年全国两会:有关元宇宙的科普、立法声音
来源:元宇宙NFT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而有关科技技术发展的相关话题历来具有热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元宇宙”声音也涉及到了多个方面。
加快推进元宇宙市场稳健发展
2022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提交了《加快元宇宙市场稳健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提案。
陈晓红委员认为,当前,元宇宙市场仍然存在概念界定尚未统一,基础研究支撑不足;市场发展盲目无序,投资过热;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应用场景难以协同;统一标准尚未构建,网络体系远未形成;优质人才供给匮乏,创新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成立国家级研发机构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表示,元宇宙”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关键赛道。哪个国家能够尽早抢占“元宇宙”高地,哪个国家就更有可能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从而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将提交《关于加强“元宇宙”顶层设计,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的建议》。孔发龙建议,成立国家级“元宇宙”研发机构,加大资金、人才和激励支持力度,重点攻坚芯片、区块链、地理空间、交互算法、感知显示、图像引擎、3D环境生成等“元宇宙”基础底层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为促进“元宇宙”自主可控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他呼吁,要加快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元宇宙”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的标准、规范和体系,明确产业的边界、红线和禁区。
前瞻布局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巩富文认为,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前瞻布局发展元宇宙,是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现实路径。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实现呢?巩富文委员提出了四点建议。1,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元宇宙发展根基;2,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控元宇宙安全命脉;3,加深区块链探索应用,拓展元宇宙赋能场景;4,加强数字经济综合治理,护航元宇宙行稳致远。
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提到,随着“元宇宙”、NFT(非同质化代币)、Web3等新概念的兴起,局部领域出现投机炒作、避实就虚的现象,带来金融、技术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新风险隐患。他建议,引导数字科技企业面向核心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研发;发挥技术标准的统领作用,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降低传统企业使用门槛和成本;提高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升级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统筹安全与发展,前瞻研究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治理规则;引导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真正流向实体领域;持续增加对偏远地区、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让全民共享“数实融合”成果。
04、希腊Lancom与华为签署战略协议,引领数据中心新发展
来源:CTI论坛
2022年4月27日,希腊Lancom与华为数字能源在摩纳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共同推动巴尔干地区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
Lancom是希腊最大的中立云服务运营商,在雅典和塞萨洛尼基拥有三个数据中心,是希腊可持续与安全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开发的最佳长期合作伙伴之一。
通过该协议,Lancom和华为双方同意在希腊发展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市场,为整个行业提供创新和具有竞争力的服务。
华为数字能源希腊总经理郑柏欣表示:“基于碳中和趋势和数据中心高密化的发展,Lancom将携手华为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数据中心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建设气候中立、自动驾驶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致力于成为巴尔干地区数据中心技术引领者。双方的共同愿景是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高效供电、自然冷却以及预制数据中心来实现创新。”
05、广东省内第一个绿电直送数据中心试点项目启动
来源:南方+
近日,汕头移动启动广东省内第一个绿电直送数据中心试点项目,该项目以位于濠江区南山湾产业园区的广东移动粤东数据中心为载体,利用汕头得天独厚的沿海风能转化为电能,打造“新基建+新能源”数据绿色风能中心,助力汕头新能源产业。
高能耗,一直是制约数字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汕头移动党委围绕意见精神,结合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组成各相关专业部门支部的党员综合突击队,针对粤东数据中心开展绿色基础设施智能管理系统提效项目。
据了解,汕头移动设置了30万个数据测点,对该中心机电设备实施不间断的精细监控和调整,有效降低了PUE值(电源使用消耗率)。同时,结合数据依托,在数据中心大量采用节能型机电设备,保障了冷却系统的安全运作。在高效节能的基础上,汕头移动通过与上海电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合建的形式,打造绿色高效的“节能型绿色数据中心”和“碳中和数据中心”。
06、环京数据中心崛起,燕郊入京只差半个身位
来源:IT68
前不久,北京市关于存量数据中心资源又有了新的管控政策,关于数据中心PUE值等核心指标,政策一再收紧。
正是基于一线城市IDC 能耗审核严格、资源稀缺的缘故,环京数据中心资源以其能够大力承接北京溢出需求的新姿态走上风口。
环京地区,广义上指的是地理上与北京接壤的承德、张家口、保定和廊坊4个城市;狭义上指的是上述4个城市中与北京相邻的县市。燕郊成为了环京的数据重镇,也成为了数据中心服务商们新晋的兵家必争之地。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又添新利好
地处京津冀腹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燕郊在环京地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燕郊,也成为北京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不仅如此,数十万在北京工作的人也成为了燕郊购房的主力军。燕郊的区位优势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为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作用,北三县与副中心一体化发展正在全面提速。借力一体化发展的契机,燕郊又迎来新一重利好:跨省界的检查站被规划外移。此举不仅有助于纾解因检查站带来的通勤压力,还将大大提升燕郊承接北京相关产业的硬实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来纾解燕郊难题
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毛大庆提交了《关于“北三县”进京检查站外移的建议》。
2月,北京通州区交通局印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加强与北三县交通一体化建设。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完成白庙、兴各庄检查站公交专用通道设置,提升进出京通行效率。
不仅如此,《规划》指出,在产业方面,协助周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协助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积极承担中试孵化、科技成果转化、高端制造、配套服务等外溢功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产业转移,强化产业链对接,建立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协同布局,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破除行政壁垒指日可待
实际上,燕郊与北京的一体化进程早已开启行动。在燕郊与通州深化“四统一”协同机制下,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在从规划逐渐变为现实。一旦“进京检查站”能够在2025年之前实现外迁,相当于北京和北三县之间的行政壁垒被打穿,意味着一水之隔的燕郊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 “半步入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