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盘点 | 3月行业动态要闻

2023/4/1 15:18:34


01、从碳足迹到竞争力 数据中心创新设计趋势前瞻

来源:中国IDC

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深入、人工智能兴起、融合创新需求增加等应用场景变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中提到,新型数据中心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等特征。这需要数据中心在规划设计、建设运维、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创新和优化,实现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目标。

“低碳、绿色、环保;弹性架构,基础设施匹配未来几年IT功率演进;中、高密成为新常态;全模块化,并行部署,支持 IT 弹性演进;供电集成,供电一体化;空调系统节能要求高,灵活适配;安全可信成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要因素;业务需求短时爆发,快速部署成为刚需;全数字化+AI 智能,数据中心向无人驾驶演进——未来的数据中心设计需要紧紧围绕这九个趋势开展”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程主持人张磊近日在第十七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的“数据中心创新设计论坛”上表示。


 


02、光伏将大规模走进数据中心?

来源:中国IDC

近年,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增长迅速,已占全社会用电的2%左右。为确保实现“3060”目标,需要在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技术应用、标准制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挖掘节能减排潜力。近年来,光伏发电技术快速提升,光伏行业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成本加速下降,光伏等新能源消纳在数据中心行业将成为重要应用场景。

 

全流程、客制化方案满足全场景应用

随着“双碳”政策的实施,数据中心行业作为耗能大户,一直被关注着。各地政府能耗审批趋严,特别是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绿色数据中心受追捧,光伏作为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数据中心行业的关注。

天合光能史伏龙介绍,新建的数据中心项目方案会采用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来设计施工,在这种施工方案中光伏组件被当作一种建筑材料在建筑中使用,不仅能满足光伏发电的功能要求同时还可以兼顾建筑的功能要求,是光伏产品和建筑材料的结合体,可以替代部分传统的建筑材料,在建设中与建筑主体一体成型。

数据中心+光伏将成为趋势

数据中心作为高能耗行业,应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已成为绿色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政府通过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布局及“东算西算”工程的推进,扩大绿色能源对数据中心供给,提升数据中心建设的能效标准,推动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

光伏发电可以有效的延长建筑屋顶的使用寿命,让原本闲置的屋顶变为绿能工厂。光伏组件吸收太阳能转化电能的同时将反射、折射太阳热量,在屋顶形成一个遮蔽结构,最大限度避免数据中心因阳光直射造成热量聚集,有效降低建筑物夏季空调能耗,进而减少数据中心空调能耗。同时,天合光能方案配备的自动化清洗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运维管理,保障光伏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能效状态。此外,政府支持光伏组件的安装,数据中心+光伏这会成为一种趋势。


 

 

03、干货!近年火热的DCMM认证到底是什么?

来源:数字科智

 

近年,DCMM认证愈加火热,成为标志着数字化转型以及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的一个主要的评估标准。

1DCMM是什么?

DCMM是《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2018国家标准,英文简称:(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我国首个数据管理领域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帮助企业利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评价自身数据管理能力,持续完善数据管理组织、程序和制度,充分发挥数据在促进企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面的价值。

2DCMM包括哪些内容?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D a t a C a p a b i l i t y M a t u r i t y  Assessment Model DCMM):针对一个组织数据管理、应用能力 的评估框架,通过数据能力成熟度模型,组织可以清楚的定义 数据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和未来发展方向。DCMM包括8个能力域,28个能力项, 共计445项条款,对于每一个能力项进行能力等级判定。

 

 

04元宇宙资讯|新华网、新华智云联合发布首个AIGC元宇宙系统“元卯”

来源:arcoverse艺元宇宙 

 

新华网、新华智云联合发布首个AIGC元宇宙系统“元卯”

在新华网元宇宙赋能计划发布会上,新华智云正式发布了首个AIGC驱动的元宇宙系统“元卯”。该系统整合了数字人、元魔方、积木AIGC视频生产系统、Magic Cube(临境线下魔方互动空间)等多类虚实融合软硬件产品的大系统,借助AIGCMGC及相关硬件,从人、内容、场景三方面,助力政府、机构、品牌方低成本、智能化、高效率构建包括数字人、数字场景、数字内容在内的元宇宙生态圈。

 

 

 

比尔・盖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GPT 模型是 40 余年来最革命性技术进步

据金十消息,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其博客文章《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中表示,自 1980 年首次看到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以来,OpenAI GPT 人工智能模型是他所见过的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他介绍,自 2016 年以来,他一直在与 OpenAI 团队会面。去年年中,他向 OpenAI 团队发起了挑战,让他们训练人工智能以通过大学预修生物学考试,使其能够回答未经专门培训的问题。盖茨解释说,选择这项考试是因为该测试不仅仅是对科学事实的考核,它要求应试者可以对生物学进行批判性思考。

 

 

05数字经济北京再出重磅,推动互联网 3.0 方案出台

源自: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官网

 

 

 

(一)推动底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人工智能。支持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发展,基于AI大模型、深度合成等技术,实现文本、图像、视频的自动生成,丰富互联网3.0的内容生态;支持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3D建模技术研发,实现3D模型构建的流程自动化及批量生产,提高3D模型精度,提升互联网3.0的内容制作效率;支持多模态智能交互技术发展,研发智能语音识别、对话管理、情感识别、动作捕捉等核心技术,增强虚实交互的智能化体验。

  2.区块链。支持开展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数字监管等技术研发,支撑构建互联网3.0可信虚拟系统;支持开展区块链存证确权、隐私保护、跨链协同、数据标识等技术研发,实现互联网3.0的互联互通互认,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支持研究面向互联网3.0的智能合约技术,灵活支撑各类应用场景的可编程开发,提升互联网3.0场景的适应性和灵活度。

  3.高性能计算芯片。支持全功能GPUCPU、移动端计算芯片自主研发和迭代,提升图形图像建模、渲染等环节计算处理能力;支持存算一体芯片、高端模拟芯片等技术攻关,提升边缘端感知计算能力;前瞻布局新型软硬件协同渲染技术研究,支持开展国产GPGPUASIC等芯片与可微渲染、神经渲染等渲染技术协同攻关。

  4.通信网络。支持开展无线网络智简传输、云化虚拟化、分布式MIMO等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研究,提升网络对新场景、新业务的灵活支持能力;支持探索网络和计算、AI等一体融合,搭建开发灵活的云化无线网络试验平台,提升底层通信技术的支撑能力。

  5.XR终端。推进MEMS激光扫描投影、Micro LED等下一代微显示技术开发,加快折叠光路镜头、衍射光波导等光学器件的技术攻关与规模化量产,加强体全息、超表面等前沿技术探索,推动近眼显示向高分辨、大视角、轻量化等方向发展;推进高精度高鲁棒性的由内向外(inside-out)追踪定位、环境三维重建等技术升级,加快高效率自然化的手势识别、眼动追踪等多模态交互技术创新;推动XR操作系统核心链路关键技术研发,强化沉浸式感知交互体验。

  6.内容制作。支持3D渲染引擎研发,突破高性能并行渲染、分块式延迟渲染、光线追踪等技术,实现大规模高质量低延时渲染、多平台运行;推动3D空间音频渲染技术研究,研发沉浸式空间音频制作工具、实时渲染工具等;研发基于AI的低代码开发软件,降低互联网3.0内容制作门槛;支持开展3D空间快速扫描和重建技术攻关,推出面向普通用户的低成本、快速扫描和真实重构的拍摄设备。

(二)推动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聚焦互联网3.0平台工具层,围绕异构软硬件计算、内容制作、数字资产流通、光学器件加工等互联网3.0发展共性需求,整合本市优势研发力量,建设一批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加速国产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

(三)推动“互联网3.0+”应用场景建设

  依托本市资源优势及特色,加强市区联动和资源整合,围绕城市、工业、产业、消费等领域,建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一批标杆工程,带动国产技术的应用验证与优化迭代,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四)推动互联网3.0创新生态建设

  围绕互联网3.0创新生态构建,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服务,通过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设立互联网3.0投资基金、培育内容生态、推动产业集聚、举办前沿大赛等方式,逐步培育北京互联网3.0创新生态。

06国际传播视野下的ChatGPT:多元场景与多维交互

来源:数字城市传播与治理

一、信息检索场景:无所不知的多语种百科全书

ChatGPT并非搜索引擎,但因其强大的语言模型与学习能力,在信息检索场景中已表现出极强性能。ChatGPT可根据用户的问题精准生成回答,并在信息交互过程中不断增进回答的准确性与匹配性。在这一场景中,ChatGPT的多语种属性与无所不知属性为跨国信息交往增添助益。

二、内容生产场景:无所不能的智能化创作机器

ChatGPT备受关注的一大特征便在于其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包括图表、论文、营销方案、

诗歌在内的各类文本生产几乎都在ChatGPT可学习的舒适区间。尽管对其生成的文本品质仍然众说纷纭,但这无疑进一步启发了社会对人类创作行为的深思:曾被认为是人类心智独有天赋的创作能力正渐渐被机器逼近,这势必会对过去信息生产与传播所遵循的一般性规范带来颠覆性改变。在交往日趋频繁紧密的国际传播领域,ChatGPT为内容生产场景带来的变化无疑是显著的,这样的技术化逻辑嵌入更体现洞察上述变革的重要线索。

三、情感陪伴场景:客观中立世界性虚拟伙伴

较之其他类型的人工智能技术,聊天机器人的另一差异性特征在于其聊天属性。在人机对话过程中,智能技术有机会与用户构建起亲密化的社交关系;但事实上,诸多聊天机器人产品在亲密社交、情感陪伴层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相较而言,ChatGPT在社交性的各个维度上具有良好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流行。作为虚拟伙伴,ChatGPT本身并不创造人与人直接沟通的国际交往场景,但因其在伦理层面的严格政策和世界性特征,它在与用户交互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类国际交往的社会情境,能增进用户对国际交往的体验与感知。

上一篇:行业盘点 | 1月行业动态要闻 下一篇:行业盘点 |4月行业要闻